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各科保健 > 内科保健知识 > 消化道炎症与溃疡病防治186问
编号:10136166
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进行辨证论治?
http://www.100md.com 大众医药网
    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中主要可按食滞胃脘、肝胃气滞、脾胃湿热、脾胃虚弱、脾胃虚寒、胃热阴亏、胃络瘀阻七型来进行辨证施治。

    (1)食滞胃脘型

    主症:胃痛,脘腹胀满,嗳腐吞酸或呕吐未消化食物,吐食或矢气后痛减,纳少不思食,大便腐臭,滞而不爽,舌质红,苔黄腻或厚腻,脉滑数有力。

    治法:消食导滞,和胃降逆。

    方药:保和丸加味:神曲、山楂、连翘、陈皮、茯苓、半夏、莱菔子、厚朴、麦芽。

    (2)肝胃气滞型

    主症:胃脘胀满,攻撑作痛,连及两胁,胸闷嗳气,善太息,每因烦恼郁怒而胀痛发作,食欲减退,嘈杂吐酸,恶心呕吐,舌质暗淡,苔薄白,脉弦。

    治法:疏肝解郁,理气和胃。

    方药:柴胡疏肝散加减:柴胡、枳壳、白芍、制香附、蒲公英、陈皮、川芎、元胡、佛手、甘草。

    (3)脾胃湿热型

    主症:胃脘痞满,嗳气恶心,嘈杂泛酸,口苦口粘,头重身倦,纳少寐差,小便黄少而混,大便不爽,舌质红,苔黄厚或黄腻,脉濡数或滑数。

    治法:清热利湿,健脾和胃。

    方药: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加减:藿香、佩兰、厚朴、半夏、茯苓、苡仁、蔻仁、黄连、苏梗、滑石。

    (4)脾胃虚弱型

    主症:胃脘隐隐作痛,胀满不适,食后尤甚,纳少,饥而不欲食,嗳气频频,面色萎黄,倦怠乏力,大便时干时溏,舌质淡,苔白或腻,脉细弱无力。

    治法:健脾益气,和胃消食。

    方药:香砂六君子汤加减: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、砂仁、木香、山楂、神曲、麦芽、半夏、炙甘草。

    (5)脾胃虚寒型

    主症:胃脘隐隐作痛,绵绵不断,喜暧喜按,得食则减,时吐清水,纳少,乏力神疲,手足欠温,大便溏薄,舌质淡,脉细弱。

    治法:温中健脾,暖胃散寒。

    方药:黄芪建中汤加减:黄芪、桂枝、芍药、炙甘草、饴糖、干姜、大枣。

    (6)胃热阴亏型

    主症:胃脘隐隐灼痛,烦渴思饮,口燥咽干,手足心热,消瘦食少,大便干,舌红少苔乏津或花剥苔,脉细数或细弦或虚数无力。

    治法:滋阴养胃,清热生津。

    方药:沙参麦冬汤加减:沙参、麦冬、石斛、花粉、山楂、生地、白芍、乌梅、麦芽、炙甘草。

    (7)胃络瘀阻型

    主症:胃脘疼痛,痛如锥刺,夜间为甚,痛处固定拒按,或见吐血黑便,舌质紫暗,有瘀点瘀斑,脉涩。

    治法:理气活血,化瘀止痛。

    方药: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:丹参、檀香、砂仁、蒲黄、五灵脂、元胡、白芍、炙甘草。, 百拇医药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胃疾病 > 胃炎 > 浅表性胃炎